草地贪夜蛾识别与防治
核心提示:草地贪夜蛾,也称秋黏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是一种迁飞性益虫,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速度快、繁衍才干强、防控难
草地贪夜蛾,也称秋黏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灰翅夜蛾属,是一种迁飞性益虫,具有适生区域广、迁飞速度快、繁衍才干强、防控难度大的特点,寄主植物高达 353 种,该虫自今年1月迁入我国西南、华南地域以来,极速向北扩展,截至目前已在全国14个省(市、区)400多个县发作危害。该虫将随气流进一步向北迁移,目前在我省汉中三县已有发作,很可以入侵我市,对夏玉米和秋粮消费构成严重要挟。
一、外形特征:
成虫:翅展 32 ~ 40mm , 前翅深棕色,后翅白色,边缘有窄褐色带。雌蛾前翅呈灰褐色或灰色棕色杂色,具环形纹和肾形纹,轮廓线黄褐色;雄蛾前翅灰棕色,翅顶角向内各具一大白斑,环状纹后侧各具一淡色带自翅外缘至中室,肾形纹内侧各具一白色楔形纹。
卵:通常 100 ~ 200 粒堆积成块状,多由白色鳞毛掩盖,初产时为浅绿或白色,孵化前渐变为棕色。卵粒直径 0.4mm , 卵高0.3mm。卵多产于叶片正面,玉米喇叭口期多见于近喇叭口处。合适温度下,2 ~3d 孵化。
幼虫:普通有 6 个龄期,体长 1 ~ 45mm , 体色有浅黄、浅绿、褐色等多种 , 最为典型的识别特征是末端腹节背面有 4 个呈正方形陈列的黑点,三龄后头部可见的倒 Y 形纹。
蛹:被蛹,体长 15~17mm,体宽 4.5mm ,化蛹初期体色淡绿色,逐渐变为红棕及黑褐色。常在 2 ~ 8cm 深的土壤中化蛹,有时也在果穗或叶腋处化蛹。
成虫
幼虫
二、主要防治措施:
防治目的:玉米苗期被害株率大于10%,大喇叭口期被害株率大于30%,穗期被害株率大于10%或玉米田虫口密度抵达10头/百株时。
1、成虫诱杀技术:成虫发作期,集中连片运用杀虫灯诱杀,可搭配性诱剂和食诱剂提升防治效果。
2、生物防治: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制剂以及多杀菌素、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 3、化学防治: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喷雾防治。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许傍晚,留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