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底子”扮靓“面子”做实“里子”——浦北出列首批“全国乡村管理体系建立试点示范县”
核心提示:让老乡们在家门口就业,享受和城镇一样的公共服务,在绿水青山间感受全家团圆的幸福——浦北县近年来立足于乡村实际,引入现代经
让老乡们在家门口就业,享受和城镇一样的公共服务,在绿水青山间感受全家团圆的幸福——浦北县近年来立足于乡村实际,引入现代经济要素,硬是把乡村治理工作变成一项“众星捧月”的民心工程。
该县县委书记韦业葵说,为实现老乡立足故土过上小康生活的夙愿,县委创新了“1+2+N”的党建工作机制,在工作中先敲定党建这一个“主心骨”,再选择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这两个“核心抓手”,整合、动员各方力量,让各级党组织挺在最前,让广大党员服务群众有平台。
如今,该县被列入首批“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
家园安心,乡村治理有“底子”
充分发挥法治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推动农之家" target="_self">农业农之家" target="_self">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浦北县把问题前置,不断强化各级党委、党支部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第一责任人作用,让广大党员甘当基层村组矛盾的“消音器”和“弥合剂”。
去年以来,该县在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推动下,聘请了38名律师和22名基层法律工作者担任全县274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协助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1384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6%。
看谁的主张在理在法,而不是看谁的人多人少,如今已成为浦北广大农之家" target="_self">农村群众处理纠纷和矛盾的准则。
该县还全覆盖派驻“警务助理”,去年以来,共招聘兼职警务助理275人,专职警务助理员149人,担任全县274个村(社区)警务助理,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力量沉底,不断提高“见警率”,自上而下形成敢抓善管的社会氛围。警务助理们共走访家庭17423户54728人次,协助排查矛盾纠纷326条,化解矛盾纠纷231起,协助破案3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
队伍齐心,乡村治理有“里子”
就像一床被子,里子的
积极实施“两站一中心”工程。该县在每个镇建立若干个片区党建和廉洁工作站,负责指导3至5个村。全县共设置71个片区工作站,共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112名、兼职人员47名,在镇干部中占比达30%。“一中心”,就是党群服务中心,由村干部实行轮流坐班制,服务群众。“每年从县级财政分别给予五星、四星、三星级村党组织书记4000、3000、2000元的专项奖励。”浦北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遥表示,扎实开展党建工作,财政的投入必不可少。
经过持续投入,该县所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到200㎡以上,其中300㎡以上达92.7%,共整合资金7000多万元。同时,还落实每年2.5万元的村级组织办公经费,100元/名党员的党支部组织生活经费和120元/名农之家" target="_self">农村党员培训经费,有效保障村级组织的运转。
目前,该县已为274个村(社区)配备了村干部1375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有105人,农之家" target="_self">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当选村“两委”干部496人,占36.1%。
路子贴心,乡村治理有“面子”
在乡村治理中,注重让群众的事自己研究、自己决定、自己办理。
“自己人”办“自己事”,推广村规民约、自治章程等成为了老乡们的自觉行动。该县成立了274个村民合作社、1868个村民理事会,移风易俗与发展经济同步推进。
“在乡村治理中,深度挖掘乡村文化、民俗、环境等各类特色元素,将其与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工作结合起来。”龙门镇党委书记陆建绍介绍,该镇已成功打造特色示范点10个。
北通镇党委书记黄燕告诉记者,在今年的全县试点村当中,她所在的镇就有4个村入围,其中2个是全国文明村。
该县还以农之家" target="_self">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导向,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表扬活动,推进“十星级文明示范户”创评活动。目前,全县已拥有10个自治区文明村和5512户十星级文明示范户。
为了让乡亲们在就业时“看得到家乡”“吃得着饭香”,浦北县采取打造一批就业扶贫车间、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组建一批乡村劳务队等“九个一批”措施,有效解决农之家" target="_self">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难、脱贫难的问题。至今,全县共建成就业扶贫车间64个,5944名老乡在家门口上班,483户实现脱贫。在第二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中,该县荣获“优秀项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