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给粳稻最低收购价这样一个涨幅
核心提示: 2月20日,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消息,国家决定2010年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
2月20日,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消息,国家决定2010年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今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分别提高到93元、97元、105元,比2009年分别提高3元、5元、10元,提高幅度分别为3.3%、5.4%、10.5%。这是2004年开始实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以来价格涨幅最大的一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粳稻的最低收购价的较大幅度提高拉开了籼、粳两稻的价差,这将给粳稻主产区特别是东北三省的粮食生产带来极大利好,有利于调动农民进行稻谷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粳稻面积,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实现增产增收。
稻谷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和主要口粮品种。据农业部统计,2003年以来,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拉动下,我国稻谷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实现连续6年增产。到2009年,水稻面积和总产比2003年分别增加5000多万亩和720亿斤,分别占粮食总面积和总产量增加的34.3%和35.1%。稻谷单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并形成了东北、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三大优势区。而东北优势区的发展,面积在全国“三分天下有其一”,由于粳稻面积的增加,使我国优质稻面积达到77.8%。到目前,我国稻谷产需基本平衡,但从市场需求看,优质粳稻需求增加,价格涨幅较大。到2009年,发改委11月中旬的监测是,粳稻平均收购价每市斤1.02元,同比上涨10.2%,而晚籼稻每市斤0.95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国家粮食局11月末的统计是,6个粳稻主产省国有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393万吨,同比减少49万吨;海关1~10月统计则显示,我国稻米出口64.5万吨,同比减少27%。与此同时,国储拍卖火爆,2009年国家临时存储粳稻从11月份开始连续12周几乎全部成交。今年1月,东北粳稻国储投放成交率100%。东北已累计成交政策性粳稻近740万吨,剩余库存非常有限。
吉林省德惠市农民贾富贵听到国家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并大幅提高粳稻收购价的消息后,立即给省“12316新农村热线”的专家打电话,说去年“水改旱”吃了大亏,想咨询今年改回来种水稻。该热线专家组组长梁琦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农民不在少数。从当前市场价格看,国家新出台的稻谷最低保护价虽然并不高于目前东北稻谷市场收购价,但导向十分明确,就是鼓励发挥资源优势,鼓励吉林粮食增产计划的实施,鼓励农民向优势产业进行结构调整。吉林省是我国高档优质米最佳产区。吉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新增百亿斤商品粮目标,重点就是大力发展稻谷生产。梁琦认为,政策的利好,会使吉林省的稻谷在原有的种植面积基础上增加,2009年全省水稻面积1200万亩,总产110亿斤,今年有可能增加到2000万亩,贡献商品稻谷可达200亿斤。增长点一是前几年“水改旱”的现在又“旱改水”,二是新开垦的西部中低产田,三是吉林的品种优势和单产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这将推动吉林粮食生产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长期以来,农业部对发展水稻生产有明确思路,扩大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提高品质。对水稻优势区域布局和全国粳稻发展都有规划指导。这次国家最低收购价籼稻粳稻拉开价差,是对农业部提出的“加快发展紧缺的优质粳稻”最有力的支持,是对各地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最鲜明的引导。但有关专家认为,各级政府在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的同时,也要防止出现盲目的结构调整,尤其是不适宜种植水稻的区域农民盲目跟风。要通过加大对农民的服务力度,使农民逐步走上专业化生产道路。长期与农民打交道的梁琦认为,东北农民把水田改来改去是市场风险给农民带来的无奈的选择,因此,要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增加粳稻供应量,国家还要从稳定稻农种粮收益上建立长久机制,比如稳定收储政策、扶持稻谷加工业发展等。只有这样,才能让稻农稳定下来,让产业发展起来。